气候韧性

1、什么是气候韧性?

目前,全球升温、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改变和极端天气事件等现象日趋严峻,气候风险在低洼沿海地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关键基础设施及网络、生活水平、人类健康、食品安全、水安全和安全与人口流动等八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将韧性定义为某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处理灾害性事件、趋势或扰动,并在响应或重组的同时保持其必要功能、定位及结构,并保持其适应、学习和改造等能力的能力[2]。美国气候与能源解决方案中心(Center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 C2ES)将为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做好准备、从中恢复并适应这些影响的能力称为 “气候韧性”[3]

2、气候韧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依存。当前人类社会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会加剧气候变化并破坏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则会进一步威胁本就承压的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当前的温升水平下,2023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相较于工业化前(1850-1900年)的基线已经升高了1.45°C±0.12°C[4],这一数值已接近《巴黎协定》所设定的1.5°C温控目标,全球已有不少区域达到了适应的极限,即不断增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已经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此外,这些风险和影响呈现出日益复杂、复合和连带的特征[1],可能会彼此作用,进一步放大导致的损失与损害。例如格陵兰冰盖的消融可能会引发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关键转变,导致海洋低纬度向高纬度热量输送减少,引起海平面上升和南大洋热量积累,加速东南极冰盖的冰量损失[5]。因此,全球亟需采取及时且有力的行动,推动全面系统的转型适应,寻求气候韧性发展之路。

图1 从气候风险到韧性发展[1]

3、气候变化会对金融稳定产生什么影响?

气候变化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比如农业、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在农业方面,极端降水事件导致的洪水会造成农作物受损和牲畜死亡,频繁出现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也会降低农作物产量。2019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发生的洪水导致大量牲畜溺亡,经济损失高达4.4亿美元。在基础设施方面,关键基础设施如住房、机场、铁路、军事基地及通信系统均面临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威胁,需要大规模维修或替换。今年9月,台风“摩羯”重创我国海南,导致风电机组倒塌、光伏电站损失严重,海南因此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800亿元[6]。在健康方面,高温天气和降水事件的频发会加速传染病的蔓延,同时加剧人群,尤其是脆弱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并带来经济损失。在旅游业方面,气温升高导致的冰雪融化、水中藻类过度繁殖等因素,将对冬季娱乐活动和水上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阻碍旅游业发展并造成经济损失[7]

气候风险还会通过实体经济传导到金融系统,影响金融稳定。受极端天气事件和环境事件影响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与资产价值贬值[8],可能会通过保险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融资渠道、实体经济和市场流动性渠道传导至金融部门。例如在银行融资渠道方面,气候相关风险会导致抵押物因物理受损而贬值,此外,灾前保费过高和灾后保险赔付不足也会导致抵押物贬值,恶化居民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增加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影响银行信贷供给和金融体系稳定[9]

受政策变化、消费者偏好改变以及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传统产业可能面临成本上升、产业替代的冲击,金融机构对传统产业的资产布局可能面临资产搁浅的风险[9]。具体来说,有资产价值重估渠道、无序的政策节奏与低可信度渠道。例如在资产价值重估渠道方面,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导致大量高碳资产(如化石能源储备)成为搁浅资产,价值大幅下跌,给资产拥有者带来巨大损失,并增加了投资者和债权方的风险。若将搁浅资产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冲销,会影响相关企业的融资能力,导致其融资成本提高以及市值和信用评级的降低。目前,贝莱德等大型金融机构正考虑削减对化石燃料投资,大规模资金撤离将提高该领域的融资成本、压低相关企业估值(如股票价格下跌),扰乱金融市场[9]

4、韧性城市和气候适应性城市概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韧性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这两个概念存在交叉。其中韧性城市的概念较为宽泛,建设韧性城市是一个涉及城市的领导与策略、经济与社会、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健康与福祉等多领域的综合行动,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城市应对各类冲击风险的抵御力、适应力和恢复力[10]。城市韧性不只包括气候韧性,还包括经济韧性、社会发展韧性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气候适应是韧性城市的一个重要维度,气候适应型城市更侧重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挑战。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意味着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应对强降雨、雾霾、干旱、沙尘暴、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保障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可靠[11]。具体来说,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城市的气候适应行动可以通过:

一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卫生系统等社会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区域等自然基础设施和信息通讯技术等工程基础设施;

二是在城市规划中纳入气候风险及适应的考量;

三是围绕制度变革、资金筹措、评估框架构建以及发展转型等核心领域主动采取行动;

四是采取综合措施,在城市气候适应规划中深入考虑并保障公平与正义的原则,以此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及灾后恢复的能力,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1]

我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气候变化已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目前我国对于韧性城市的研究多聚焦于城市气候适应能力的提升。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该方案中的主要任务包括:要求试点城市强化城市适应理念,统筹建设,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城市规划与目标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开展重点适应行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发展绿色建筑,构建防洪排涝体系,形成多元管理体系;创建政策试验基地,鼓励创新与合作;打造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2]。这些要求旨在形成中国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试点经验,以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5、气候韧性他山之石

美国旧金山

面对海平面上升的所带来的威胁和可能造成的损失,旧金山市从政府管理相关战略和技术相关手段两个层面制定了适应性措施,具体行动包括改变分区规划、完善现有的建筑设计标准、修建更多的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建筑地基高度和加强防洪堤建设等。此外,旧金山市采取了监督机制,各部门协同建立风暴事件跟踪与应对系统,并持续监测包含包括洪水范围、路径和淹没深度在内的重要指标,总结经验教训以改进工作。同时,旧金山市的行动计划提出了多种融资机制,包括成本共担、创新保险、公益谈判及特定税费等,并探索了韧性债券、韧性建设服务公司及韧性影响力债券等新型融资方式。应对海平面上升挑战的过程中,旧金山市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共政策的监督与管辖机构、沿海易淹没区的土地拥有者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公众开展了多次区域性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旧金山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体系化规划、科学评估、数据驱动决策及跨部门协调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3]

荷兰鹿特丹

面临海水倒灌、雨洪冲击等水患威胁,鹿特丹市根据“鹿特丹气候倡议”的环境规划蓝图,采取了城市适应性策略,建设“海绵城市”。首先,鹿特丹市通过圩田增加储水区域,以便在雨季蓄水,供旱季灌溉使用。其次,荷兰政府出资建设了“还河流以空间”工程,通过改造河道,形成了具有“保留、储存、排水”功能的韧性缓冲体系。此外,鹿特丹市还建设了城市水上空间,利用巨型储水器和排水设计,将雨水引入城市公共空间,从而节省了建设传统雨水排水系统所需的资金。最后,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鹿特丹市积极推广绿色屋顶,为此,市政府首先设定了绿色屋顶建设的面积目标,并按照绿色屋顶的实际面积提供补贴,同时根据降水排放量征收污水税。鹿特丹市的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城市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4]

中国北京

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降雨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短历时强降雨事件频发,加剧了城市暴雨的致灾性。为此,北京市制定了“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涝总体布局,启动了多项应对措施,包括雨水泵站改造、中小河流治理、西郊雨水调蓄工程、城市洪涝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制度等,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北京市防汛排涝中的工程建设费用由市级财政全部承担,维护费由市级财政和属地政府财政共同承担,此外,北京市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设施进行维护,其费用随降雨变化而异,并接受第三方审计的监督。得益于北京市洪涝灾害应对能力的提升,尽管2016年的强降雨量超过了2012年的特大暴雨量,但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却相对较小,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明显减弱。通过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其他城市在应对洪涝灾害时应从全局角度统筹协调,整合多部门力量,制定周密的预案,并采取个性化的应对措施。同时,其他城市可以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洪涝防治的规划、预报预警以及调度指挥能力[15]

中国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和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其区域范围涉及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近50年来,西咸新区面临着气温上升,降水阶段性变化显著且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气候变化挑战,这对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的稳固、排水系统的效能以及民众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为此,西咸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包括开展气候脆弱性评估、制定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统筹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三个方向的举措,着力打造现代田园生态城市,建造了总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屋顶花园。除此之外,西咸新区创新气候投融资渠道,以股权和债权两种方式投资于新区建设;新区加强了组织领导,搭建了专家团队,拓宽了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渠道,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的全面统筹。通过构建全域的建设方案和本土化的标准体系,并依托创新设计和科技支撑,西咸新区实现了防洪排涝、生态绿化等目标,形成了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和经验,鼓励各新城结合自身优势去制定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重点行动[16]

参考资料:

[1]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 气候风险、影响与韧性:战略、地方行动与投融资. 2023. briefing-climate-adaptation-webinars-cn-23nov (ghub.org.cn)

[2]IPCC, 2012: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 Special Report of Working Groups I and II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eld, C.B., V. Barros, T.F. Stocker, D. Qin, D.J. Dokken, K.L. Ebi, M.D. Mastrandrea, K.J. Mach, G.-K. Plattner, S.K. Allen, M. Tignor, and P.M. Midgley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NY, USA, 582 pp

[3]Center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 What is Climate Resilience, and Why Does it Matter? 2019. what-is-climate-resilience.pdf (c2es.org)

[4]IPCC, 2023: Sections. In: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 II and II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ore Writing Team, H. Lee and J. Romero (eds.)]. IPCC, Geneva, Switzerland, pp. 35-115, doi: 10.59327/IPCC/AR6-9789291691647

[5]Armour, K., Marshall, J., Scott, J. et al. Southern Ocean warming delayed by circumpolar upwelling and equatorward transport. Nature Geosci 9, 549–554 (2016). https://doi.org/10.1038/ngeo2731

[6]第一财经. 海南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摩羯”导致损失800亿,远超10年前“威马逊”. 2024. https://www.yicai.com/news/102268757.html

[7]Columbia Climate School. How Climate Change Impacts the Economy. 2019. https://news.climate.columbia.edu/2019/06/20/climate-change-economy-impacts/

[8]NGFS. Overview of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020. https://www.ngfs.net/sites/default/files/media/2020/09/23/overview_of_environmental_risk_analysis_by_financial_institutions.pdf

[9]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基于央行职能的分析[J].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2020(3),1-24.

[10]ARUP. City Resilience Index. 2019. file:///D:/Downloads/city-resilience-index.pdf

[11] Fu L, Yang X, Zhang D, et al. Assessment of climate-resilient city pilots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21, 9(01): 215000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7343). 2017.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702/t20170224_962916.html

[13]中国气候风险和适应合作项目. 适应海平面上升的行动计划——来自旧金山市的案例. 2020. https://climatecooperation.cn/wp-content/uploads/2020/12/San-Francisco.pdf

[14]中国气候风险和适应合作项目. 荷兰鹿特丹:提高城市水韧性. 2020. https://climatecooperation.cn/wp-content/uploads/2020/12/Rotterdam.pdf

[15]中国气候风险和适应合作项目. 北京:气候变化下的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方案. 2020. https://climatecooperation.cn/wp-content/uploads/2024/02/CN-Beijing.pdf

[16]中国气候风险和适应合作项目. 西咸新区: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现代田园城市. 2020. https://climatecooperation.cn/wp-content/uploads/2020/12/Xixia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