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为降低金融机构在识别绿色及转型项目时的成本并提升其效率与质量,同时确保金融产品开发能够有的放矢,湖州政府主导开发了一个数据互联互通的ESG(环境、社会、治理)评价系统,作为一项基础设施供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使用。湖州开发ESG评价系统的原因有三:
1.政策机遇:作为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湖州承担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责任。通过构建符合国内外标准的ESG评价系统,湖州不仅能够有效支持地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将把握更多机遇。
2.支持中小企业:目前,大多数ESG评价体系主要面向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数据获取困难等原因,难以在现有体系中获得有效评价与支持。ESG评价系统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中小企业纳入评价范围并提升评价透明度,使其能够获得更多政策、金融资源倾斜。
3. 为金融机构提供工具:金融机构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往往面临难以识别绿色融资主体的挑战,增加“洗绿”风险。尤其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分支机构来说,其客户样本有限,难以自行构建一套系统的绿色识别模型或ESG评价模型。由湖州地方政府统一开发的ESG评价系统,通过提供标准化的ESG评价模型和数字化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搭建绿色金融的应用场景,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展业能力。
二、主要做法
1、开发ESG评价模型
湖州市政府在参考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针对融资主体的ESG评价模型。该模型以环境(E)、社会(S)和治理(G)为核心的四级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针对企业在气候变化、资源利用、污染管理、员工权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在此过程中,湖州政府首次将碳排放纳入评价模型,并借助碳效码与碳账户技术,对企业碳排放强度进行评价。这不仅提升了评价模型的绿色导向,还为企业提供了碳标签,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绿色企业。
来源:湖州市政府CASI交流材料
图1:ESG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①环境(E)——评估企业的环境影响
在环境维度的评价框架内,湖州ESG评价模型主要考察企业在以下三个关键领域的绩效:针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管理与环境风险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碳排放评价:该模型首次纳入企业碳排放绩效的量化评估。通过应用“碳效码”和“碳账户”技术,模型对企业的总碳排放量及其碳排放强度进行细致分析,并据此生成企业的碳标签,为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碳排放绩效做出绿色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绿色保险机制:模型将企业是否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或ESG保险纳入评价指标。宏观上,这一做法有助于增强湖州地区绿色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在微观层面,则通过保险机构和第三方机构的服务与监督,促进企业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并改善其对环境的影响。
② 社会(S)——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维度的评价指标侧重于企业在员工福利、产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确保企业不仅对环境负责,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员工权益与多样性是模型中的一个关键社会指标,考察企业是否提供合理的员工福利保障,是否具备多样化的员工群体,尤其是在残疾人雇佣和女性员工比例方面。
③ 治理(G)——评价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
在公司治理维度,湖州ESG评价模型重点关注企业的治理结构、决策透明度、合规情况,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该维度旨在评估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企业具备稳健的发展基础。以下是湖州模型中治理层面的两个关键指标:
公司治理结构与创新能力:此指标评估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与国际公司治理标准接轨,以及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表现,如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和研发投入水平,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长期发展动力。
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指标[1]:该指标是一项基于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核心是提高亩产水平,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用来引导企业和地区走“重效益、重创新、少消耗”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模型优势
① 科学性:鉴于数据的多样性和敏感性,模型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的同时,采用了来自不同来源的大量数据。通过对22,000个数据样本进行多轮实证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和适用性得到了验证,从而确保了方法论的科学性。
② 及时性:考虑到ESG评价模型中包含的众多指标具有时间敏感性,模型设计了动态更新机制以保持指标的时效性。通过跨部门合作,湖州ESG评价模型能够及时捕捉指标的最新动态,并进行阶段性的更新。在必要时,模型会采用相关性高、可量化的替代指标,例如采用“环境行为信用等级”来衡量企业的环境治理效果。
③ 公共性:该模型不仅为地方政府所用,也提供给金融机构,以便它们能够基于此模型开发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定制化ESG评价工具。
④ 可复制性:该体系由一系列通用指标和特定于湖州的特色指标构成。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其他地区能够通过简单地调整特色指标,即可复制并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实现模型的跨区域应用。
2、将模型嵌入ESG数字化系统
基于湖州ESG评价模型,湖州建立了ESG评价数字化系统。该系统与湖州数据局的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进行了深度融合。依托环保、税务、工业等17个政府部门的数据系统和10多个数据源,湖州 ESG 系统能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评价。这种智能化的数据整合不仅提升了 ESG 评价的效率,还极大丰富了系统的数据资源库,使得企业的 ESG 表现能够在多维度上得到全面和动态的评估。目前湖州市共有 22466 家企业获得 ESG 评分,平均分数 50.36(见图2)。湖州还进行了 ESG 评价结果与企业信用风险、经营情况等相关性分析。经检验,ESG 评价的解释效果较好,可以比较精准反应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
来源:湖州市政府CASI发言材料
图2:ESG评价结果的总体分布特征
近年来,湖州市政府参考国际标准,如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的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了 ESG 评价方法学。截至2024年6月,湖州 ESG 评价数字化系统经历了多个版本的不断升级,从最早的“打分卡”模式,逐步实现了如今的100%自动化计算。第五代系统不仅能够对不同企业进行评价,还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细分,使每个企业的 ESG 评价结果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了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三、成效
系统实现了湖州两万余家企业ESG评价全自动化覆盖,助力湖州的绿色金融服务实现了从“事后统计”到“事前引导”的转型。传统银行的绿色信贷操作流程通常是在贷款发放后,由客户经理为项目进行绿色标签标注。而湖州各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可以在贷款发放前,通过 ESG 系统实时评估企业的绿色表现,依据评价结果提供不同的政策支持。
评价结果的运用也从单一的政府激励模式,逐步向政府与市场协同激励过渡。过去,绿色金融及 ESG 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例如绿色贷款的贴息支持、货币政策的激励措施和监管评级等,主要由政府提供激励手段。如今,借由ESG评价系统,湖州金融机构能在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和环境信息披露等业务中主动使用 ESG 评价结果,推动其在市场中的价值体现。目前,湖州已有多家银行开始实践这一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
注释:
[1]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18). 积极探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积极探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z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