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体系政策框架,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多元,但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长期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在多年的市场实践中存在一些主体信息沟通渠道闭塞、绿色资产识别成本高、数据完整性低、金融风险防范弱等问题。绿色金融科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技术创新赋能各类绿色金融应用场景,推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一、绿色金融科技内涵
2018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绿色数字金融》(Green Digital Finance)报告中提出,绿色数字金融是由大数据、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移动科技、区块链以及物联网等技术支持的金融创新,帮助环境效益项目进行投融资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该定义实际是来自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技术创新推动金融服务”的扩展[2]。当这些技术创新聚焦于绿色金融领域时就形成了绿色金融科技。
二、绿色金融科技政策支持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总体是“自上而下”有效推动与“自下而上”改革创新相结合,协同推进发展的。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中的场景应用增多,绿色金融科技也逐步融入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制定当中(如表1)。
绿色金融科技作为新兴领域,虽然只有数年发展历程,但科技自带的创新基因已植入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中。要助力实现中央确定的碳达峰的碳中和目标,绿色金融必须借助金融科技,实现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规范融合发展。
表1 绿色金融科技政策支持清单
三、绿色金融科技功能和作用
(1)投资决策可持续
面对禀赋且复杂的数据量,金融科技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绿色金融资产相关指标数据的清洗和挖掘,有效提高此类数据的规模、覆盖范围和时效性。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文本、图片等),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图像语言识别,解析为可用数据,解决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服务时遇到的数字鸿沟问题,为金融机构实现产品创新、风险控制、产品定价、信息披露等提供技术支撑。
(2)投融资方式多元化
绿色金融科技为推动投融资方式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精准定位资金供给侧的投资偏好和需求侧的实际需要,根据不同产业、不同产权的特点配置不同的金融服务。地方政府可以搭建绿色金融与绿色项目的信息对接平台,实现多渠道间绿色融资数据的有效整合和信息共享[8]。
(3)深化产融结合
绿色金融科技可以促进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结合,引导金融机构在供应链场景下规范开展金融服务[9]。通过协同普惠金融,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信贷口径标准、环境效益测算体系,深化产融结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4)生产生活向“绿”
生产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企业碳排放数据,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驱动绿色金融业务精准高效落地。生活方面,绿色金融科技可以打通银行、交通平台,将数字化减碳场景覆盖公众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并给予相应激励,引导公众低碳行为的养成。
四、绿色金融科技典型案例
自2020年起,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持续关注金融科技赋能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最新政策、市场变化和典型案例,回顾近三年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的市场走势,形成《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3)》报告[10](以下简称“本报告”)。下面依次分享本报告中政府层面、企业层面、金融机构层面的三个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典型案例。
自 2021 年 10 月系统上线运行以来,湖州融资主体 ESG 评价体系实现了融资主体的ESG 评价自动化、全量化、价值化,助推了湖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该体系结合湖州当地产业结构现状、不同行业数据现状以及 ESG 业务特性的差异,划分了五个行业,每个行业分大中与小微两个规模。
到目前,该体系已迭代到5.0版本,结合区域特色的发展实践以及“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在环境维度突出“双碳”目标导向,引入“碳账户”数据,量化评估企业碳排放情况及敏感度。截至目前,湖州已累计为2.2万家企业开展ESG评价,为873家绿色企业贴息7631万元[11]。
中国华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华电)是中央直管的国有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目前中国华电下属100余家火电企业已纳入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配额资产规模超过百亿元。
中国华电集团建立了一套基于实时数据的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涵盖实时碳配额量跟踪、碳排放MRV管理、碳交易履约管理、碳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减污降碳协同监测五大功能,实现了配额履约快速,碳资产管理精准的成效。
2023年,中国华电全部重点排放单位仅用时39天率先完成所有清缴履约工作,并且连续三年成为全国首家完成100%履约的电力央企[12]。2023年,中国华电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37%,比2020年下降17.07%,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2.3%,经济“含碳量”降幅明显[13]。
(3)金融机构层面应用场景:中国平安CN-ESG智慧评价体系
在投资评估与风控上,中国平安以CN-ESG智慧评价体系为依托,并通过AI-ESG平台为ESG风控、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管理的整合应用提供智慧化工具和数据支持,使用此套评价模型体系,平安统一对上市企业、发债主体以及项目开展ESG尽职调查,作为投资与资产风险管理的评价标准与依据。
AI-ESG平台通过OCR报告图像解析、自然语言理解、遥感影像分析、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自动化、多渠道采集解析各类数据源数据。数据覆盖A股3900家上市公司,每家公司数据点超过350个。利用多样化的本土数据,以及另类数据源,进行深度清洗与有效性验证,以提升底层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AI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