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武碳通·金融汇”系列活动—武汉市金融机构转型金融能力建设项目需求研讨会在武汉中碳登大厦召开。会议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支持下,由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主办,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承办,湖州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武碳院气候投融资暨碳金融研究促进中心协办。活动汇聚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及智库代表,围绕转型金融实施路径与能力建设开展深度研讨,共研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服务武汉市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会议由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主任蔡观主持。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梁胜文代表主办方向与会各方的支持表示感谢。
会上,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郭虹宇介绍了《武昌气候投融资试点金融机构转型金融实施指南与能力提升》方案,系统分析国内转型金融推进背景、目标成果及挑战对策;湖州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莫凌水分享湖州绿色金融实践经验,重点介绍制度标准制定、组织机构建设、财政和货币政策激励、产品创新服务、风险管理协同推进模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张伟教授强调,需通过政、银、企、研四方合力破解绿色金融发展瓶颈,助力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建设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代表聚焦转型金融落地需求与挑战建言献策。会议指出,当前实践仍面临项目库体系不完善、试点规模有限、政策宣传覆盖不足、企业转型成本高等共性问题,亟需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王露璐等代表建议,应加快多方协作推动标准落地,切实解决企业转型中的政策、成本与能力瓶颈。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环境法与治理项目主任吴琪提出:高碳行业转型亟需多元化的精准资金支持,建议深化金融机构与产业转型协同,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梁胜文副院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研讨为金融转型路径探索与武昌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面对2035年绿色低碳经济一体化目标,需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超前谋划布局,把握低碳转型战略机遇;二是夯实数据基础,打通信息共享通道;三是凝聚多方合力,联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校智库协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堵点。
本次会议标志着武昌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迈入系统推进新阶段。“武碳通·金融汇”系列活动将通过政策宣贯、能力建设、项目对接、示范引领等多元化形式,深化政策、金融与产业融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速绿色低碳转型项目落地,全面提升区域气候投融资整体效能,为武汉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自市委金融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节能监察中心、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湖州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招商银行汉阳支行、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中建科工、武汉有机实业、中钢安环院、联投清能公司以及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的三十余位领导、专家及代表出席研讨会。